驻塞浦路斯大使刘彦涛在塞《自由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中国与塞浦路斯: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共创更加美好世界》
驻塞浦路斯使馆
2024-04-22 22:33

2024年4月22日,驻塞浦路斯大使刘彦涛在塞《自由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中国与塞浦路斯: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共创更加美好世界》。全文如下:

塞浦路斯多位政要指出,中塞是具有共同原则和价值观的好朋友。我对此深表赞同。两国自1971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关系。在塞工作三年多,我充分感受到了塞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。许多塞浦路斯朋友对中国外交政策理念和中塞关系抱有浓厚兴趣,我愿在此做详细介绍。

十多年前,面对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,习近平主席深刻思考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、如何建设这个世界”等重大课题,顺应世界各国人民愿望,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演进指明了方向。

习近平主席强调: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,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,而是不同社会制度、不同意识形态、不同历史文化、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、权利共享、责任共担,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。”

如今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崇高目标,它以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,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,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,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,以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为战略引领,以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实践平台。

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,中方主张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,即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,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,确保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;中方还主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,即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,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,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均衡的方向发展。

十年来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,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,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。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、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。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大决议。

塞浦路斯对于人类共同体理念并不陌生,古希腊哲学家以城邦为蓝本对人类共同体进行早期探索,认为需要通过一致行动追求共同利益,主张人类实现和谐相处。2021年,在中塞建交50周年之际,两国发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,其中提及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中塞虽相距万里、体量不同,但理念相通、利益相容,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好伙伴,为构建更加美好世界树立典范。

——中塞是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典范。在国际事务中,双方都主张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,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。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问题上,双方坚定相互支持,一个中国原则和一个塞浦路斯原则是中塞关系的牢固政治基石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全球安全倡议或对塞问题解决具参考意义。在倡议指引下,中方推动沙伊复交。中方愿在倡议框架下与塞方加强合作,共促地区与世界和平安宁。

——中塞是携手推进互利开放合作的典范。两国于2019年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备忘录,在此框架下不断加强政策对接、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。中塞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效果明显:2023年双边贸易额接近10亿美元,其中塞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1.4%,中企有力助推塞数字转型、绿色发展。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造福两国人民,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大门将越开越大,欢迎塞方用好中国机遇,实现自身更快发展。

——中塞是携手推动平等交流互鉴的典范。两国均为文明古国,全球文明倡议在塞受到广泛响应,中塞文明互鉴、人文交流亮点不断,为人类文明百花园增添亮色。去年,尼科西亚图书节中国主宾国活动顺利举办,中塞友城联盟由双方10余座友城携手成立,塞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塞理工,中国研究中心在塞欧大正式揭牌,两国媒体、高校、青年等团组交流互访频繁,两国人民相知相敬、亲如一家。

人类前途是光明的,但光明前途不会自动到来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美好愿景,也是一个历史过程,需要每个民族、国家不断自我革命、求同化异、全力同心为之奋斗才能实现。中方愿与塞方一道,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,共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!

推荐给朋友:   
全文打印       打印文字稿